艺术与设计的力量

华灿奖蒲公英『学校即博物馆』公益主题征集设计素材库

Designer Resources for Dandelion School As Museum Project ​

蒲公英中学简介​

蒲公英中学始建于2005年,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初级中学。作为一所非营利性、公益性学校,蒲公英中学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和成长,并于2017年获评“5A”级公益组织。蒲公英中学以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合一为使命,现有来自河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等24个省(市、自治区)、900多个村落的学生。 蒲公英中学学生创造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奇迹。绝大多数学生入校时学业基础千疮百孔,在北京市属于基础最为薄弱的学生群体。然而,蒲公英毕业生已经连续7年实现了100%继续求学。2020年疫情之下,蒲公英毕业生80%升入普通高中,20%入读职业高中。

蒲公英与设计

蒲公英中学老校区原是一座废弃的村办工厂,在费城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叶蕾蕾女士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动手将破旧的车间和彩钢板房变成了能够与学生心灵交流的校园空间。『从环境到心灵』,设计让蒲公英的教育更美、更富有生命力、更有成效

秉持着『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改变世界』的理念,十六年的坚守为蒲公英中学赢得了全社会、海内外的全方位支持以及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仅在2020年就得到中央电视台两次专题报道。​

2018年11月,蒲公英中学搬入新校区。新校区由北京中天元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刘西戈先生带领团队公益设计,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于社会捐赠。

新校园、新项目、新理念

『学校即博物馆School As Museum』是蒲公英中学面向新时代教育要求推动的跨界教育项目,旨在践行陶行知先生『实行四通八达的教育』的理念,以独特的人文内涵为支撑,将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职能深度整合,使之成为生动体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多元人群融合和教育发展进步的窗口。

image27

一所学校
一座博物馆
通往世界

主题征集方向

一、校园标识系统和VI设计

1.1 校园标识导视系统

蒲公英新校区由四栋建筑物组成,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实验室、每一间宿舍、包括风雨操场,图书馆等均由不同机构或个人捐资而建。学校每天有很多海内外爱心人士来校参观,我们希望以统一的标识系统为参观者和学校师生提供一致的视觉感受,一些不能够通过标识和标牌全面呈现的故事可以扫码了解。

1.2“学校即博物馆” VI系统

蒲公英创造性地发起了”学校即博物馆“这一概念,并将通过集合影响力的方式将这一概念逐步落地、实施。征集能体现学校即博物馆的独特性与原创性的logo以及一套在不同场景下应用的VI设计

1.3 访客互动与纪念品

学校有机会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捐方、志愿者、关注教育的爱心人士等等,学校会通过提供留言本供访客留下寄语、给访客拍照并打印制作成明信片作为纪念品赠与访客、阶段性地打印照片粘贴到墙上等传统方式与访客形成联结,但这种方式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创意性都相对较差。希望征集一套进校后访客留痕与赠送的纪念品系统,用低成本的方式,更立体、高效地利用现有校园空间,访客以一种更有趣味性的互动方式即时在校园留下自己的痕迹,并且带走相应的一份纪念品。这些留痕的集结作为一种装置艺术实时地呈现出来,既能作为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个阵地,又可以在访客回访时唤醒美好回忆。

二、展览展示空间、内容及数字内容设计

2.1 中式南墙

目前学校南墙仍然保持了工程建造时期的铁皮围墙。南墙希望呈现中式风格,有机与现有校园环境融合。在长达140米的围墙设计中创造性地利用空间,对外实现学校的展示与宣传、对内实现学生学习、活动与展示空间功能,在设计中可(部分)实现建筑与植物(花卉等)共生、共存。

2.2数字多媒体故事讲述

老校区的数字化复原/人物专题:蒲公英一草一木后面都有着动人的故事,目前每次有参观者来访都是由志愿者进行口头讲解,我们希望可以把这些故事进行数字化,用一种跟显性化和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老校区承载了无数师生、志愿者的心血与成长,从一间废弃的开关厂被改造成为一个充满艺术色彩与人文精神的乐园,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媒体复现和展示老校区的风貌。同时在蒲公英成长与发展中,发生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其中国际艺术家叶蕾蕾女士16年如一日投入蒲公英的校园与艺术建设,滋养了师生们的心灵,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将她的故事记录下来。

三、教学空间延伸艺术设计

3.1空间功能延展——教室向走廊方向

走廊靠教室一侧每个班级外墙上有黑板,学生们会将爱生教室(反应就读学生来自于全国不同省市的地图)等相关布置、优秀的纸面作品在这里进行展示。希望把走廊的空间和墙壁进行再设计,使之成为教室学习空间的延申以及和学生学习成果自主展示的空间。这个解决方案是低成本、高灵活性的,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发挥他们的创意和创造性将这个空间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设置,满足不同作品展示的需求。在走廊内的教室墙体可以打通,以玻璃墙进行分隔。现有爱生教室的平面布置“我的家乡在哪里”、愿望树等希望以立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达成与学习相结合以及增强学生的互动性的目标。

3.2 五谷丰登主题食堂及走廊

在食堂及外延走廊空间内以种子为设计主题,展示来自学生来源地各具乡土代表性的作物种子。在实现就餐功能之外,体现蒲公英学生来自乡村、来源于不同省份的特点,使学生们在这个空间同时可以获得自然、生物、美育、食育的多重、丰富的学习和体验。

3.3 主题学习车

使用可移动、灵活性的学习车作为课堂学习之外的延伸空间,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使用学习车辅助这些课题的学习。每部学习车上设置特定主题的教具及学习素材,例如:量子力学学习车、新能源学习车、理财学习车、领导力学习车等等。

补充:视频素材汇总

让我们一起为流动儿童建设一座博物馆
蒲公英将推动设计成果落地

想要了解关于学校的更多信息,

请扫左侧二维码关注蒲公英中学微信公众号,

扫右侧二维码进入群聊,

我们将提供更多信息供各位老师和同学参赛使用。

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来蒲公英参观交流!

学校公共邮箱:pgy61288964@163.com

联系人:李春宴,13651096295(同微信)